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商丘市金融工作局 | |
生效日期: | 2020-10-27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商丘市金融工作局对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54036号提案的答复
王宝明委员:
您提出的“三农发展有待提高风险保障服务质量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全市金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与商丘银保监分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支持三农发展工作,着力解决农业发展融资、农村金融环境、农民信用体系问题,持续加大财政和金融支农力度,积极构建农业信贷担保、农业保险、风险补偿等工作机制,聚焦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小微农业企业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全力服务好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上半年,全市涉农贷款余额1206.5亿元,较年初新增72.1亿元,同比增速16.2%,居全省第2位。在金融扶贫方面,截至7月末,全市扶贫小额信贷年内新增贷款2.74亿元,居全省第2位;累计贷款74.03亿元,居全省第1位。全市精准扶贫企业贷款发放17.93亿元,居全省第1位;带动贫困户18392户,居全省第2位。在农业保险方面,上半年,全市8家涉农保险机构年内赔付农业保险0.75亿元,同比增加0.18亿元,同比增速32.49%。
一是持续用好金融扶贫,服务带贫企业发展。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以“金融服务体系、信用评价体系、风险防控体系、产业支撑体系”为主要内容金融扶贫模式,以扶贫小额信贷为抓手,实现了“政银联动、风险共担、多方参与、合作共赢”。各县(市、区)扶贫特色产业在培育壮大的同时也为贫困户融入产业链带来绝佳机会,激发了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实现从过去的输血到真正的造血。同时,我市又率先在全省开展精准扶贫企业贷款政策落实,为每带动1户贫困户的带贫企业提供10万元的精准扶贫企业贷款,贷款利率不高于基准利率,支持和帮扶小微企业、创业人员融资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助力三农发展。相较于金融扶贫的特惠性,普惠金融呈现的是服务农业农村发展的“普惠性”,重点解决的是农村融资结构、金融服务送达、乡村金融观念等问题,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城和薄弱环节,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金融体系。上半年,全市普惠通APP下载量235951人次,居全省第2位,小额贷款申请笔数3348笔,居全省第1位。
三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服务乡村治理。一是积极开展金融知识下乡,围绕“信用与乡村发展”“信用与乡村生活” “金融知识进农村”等主题,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氛围,提升农民运用金融服务创业致富的能力,强化农民金融意识、诚信意识和风险意识,切实改善农村信用生态环境。二是深入推进“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创建和治理,构建“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激励约束机制。总结推广虞城县“综治信用家庭”农户贷款模式,推动农户信用治理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密切党群关系。
四是积极落实扶持政策,创新金融产品。联合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应密切跟进国家农村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落地,及时研究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农村宅基地、农民住房财产权、土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实施情况,加大金融产品的研究和创新,积极稳妥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抵押贷款业务,大力支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推进,解决农民“贷款难、抵押难”问题。
五是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完善金融服务。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主动丰富农村金融服务,2020年市财政预算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对符合条件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给予一定补贴,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促进全市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目前,全市银行业机构网点和保险业保险服务已实现179个乡镇全覆盖,银行业金融服务实现4614个行政村全覆盖,提前完成覆盖目标。
六是完善保险保障服务,提升风险防控能力。认真落实《金融支持高效农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的十条意见》,对全市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的保险和融资服务,引导各农业保险经办机构从产品、技术、服务等多方面积极创新,建立承保理赔绿色通道,提高农户生产信心,为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持续发挥保驾护航作用。
商丘市金融工作局
2020年9月15日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